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正文

新征程 新作为——《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进行时实录


当前正处于一个信息技术不断与各专业深度融合的新时代,可以预期,在不久的将来,AI、大数据、5G、物联网等技术将会深刻地改变人们的生活、工作方式。正如20184月在首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上习近平同志所强调的:加快数字中国建设,就是要适应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信息化培育新动能,用新动能推动新发展,以新发展创造新辉煌。主席讲话的宗旨只有一个——新。这个新,是新时代对我们教育工作者提出的新要求。

众所周知,《计算机基础》课程是一门培养大学生计算思维、启发学生深入学习其他信息化技术的入门基础课。然而,一方面,信息技术日新月异,新技术新工具层出不穷,知识迭代较为频繁;另一方面,当前的大学生都是互联网的原始居民,对信息技术的理解也大多来源于碎片化学习及身边人的道听途说,呈现出了知识系统的落伍性、非系统性甚至有些片面性、学生理解程度参次不齐等特点。这些新时期的新特点给《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带来了新的挑战。

针对新时代新要求,为应对新时期新挑战,太阳集团2007网站基础教研室基础课程组全体教师结合我校开展的“双一流”教学建设工作,本着新征程新作为的指导思想,开展了一列卓有成效的教学改革及研究工作。

慕课平台中的任务点视频截图

与时俱进地推进了该课程的教学体系与教学内容的改革。由于《计算机基础》课程涉及内容较多且课时有限,为此,太阳集团2007网站组织基础教学队伍中的精兵强将,全面梳理各专业开设该课程的专业诉求,主动思考人工智能时代计算机基础教学如何夯实学生后续专业学习的基础,将该课程的知识点重新梳理、打散、重组,对原有教学体系和教学内容进行改进,并对应修订了课程的教学大纲。

不断推进优质教育资源的建设和凝聚共享。2017-2018期间,基础课程组在学校教务处的大力支持下,组织“第二批开放课程”项目组成员精心准备教学内容、认真撰写教学脚本、全心投入课程视频录制、精心打磨后期教学视频,历时近一年,完成了该课程8大知识模块共44节视频的录制工作,并顺利在“学习通”平台上投入使用。目前,该慕课资源还被“大庆师范学院”选为线上慕课正在使用。

 

“大庆师范学院”老师使用学习通学习版块布置任务 

逐步加强课程教材建设。为了更深入的结合慕课平台视频进行教学,也为了能顺应时代发展的新需求,课程组在2019年着手编写了该慕课配套的教材:《大学计算机基础》和《大学计算机基础实训教程》。该套教材紧扣当前计算机发展的新形式,基于引领学生工程意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点燃学生学习热情的指导思想,在原有教程上进行了大幅改进,如删减原有办公软件部分内容的基础上改为案例引导学生学习应用软件,将操作系统WIN7更新为WIN10,增加了边缘计算、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和热点内容等。在下一版教材内容中,课程组计划引入国产操作系统筹内容的介绍。截止目前,该套教材已投入我校2020级本科生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

不断应用新的教育技术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2018年以来,基础课程组的部分教师克服传统教学模式的惯性,借助慕课视频学习,积极组织学生线上讨论、线下学习,并尝试线上翻转课堂等新的教学手段,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经过几轮的课改实践,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习惯有了很大的提升。2019年,课程组全体老师均已开始通过学习通慕课平台进行课改。特别是在2020年疫情期间,其他部分教师还未熟悉各平台如何进行线上教学的时候,课程组的全体教师已能够熟练地使用学习通慕课平台进行线上教学,为新冠疫情冲击下的教学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不断增进教师间的教学互动,促建互相研讨、互相学习的浓郁氛围。本学期,利用例行的教学研讨会,计算机基础教研室已组织了多次教学活动,每次活动均超过3小时,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如邀请我院相关前沿研究领域的研究骨干为全体教师讲解新技术及其应用热点,互相探讨适宜的教学模式,组织老师们就新的教材、新的教学模式及新的教学内容积极发表自己的心得体会,与会教师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对相关重难点进行了深入交流和探讨,为下一步的教学工作做出了前瞻性的安排。

 

程序设计基础内容探讨

当然,计算机基础教学组的全体教师深知,教师不能仅仅止于教,更应该在教中学,在学中教。课程改革的目的有两个,一是给老师以动力,积极主动的跟上时代的步伐,将最新的知识传授给学生,不能一本教案管终身,二是要给学生兴趣赋能,让学生能真的学有所成,而不是学完就落后,因为落后的知识不是真正的知识。教与学是老生常谈,但知识不能老生常谈,知识应该与时俱进。

技术热点内容探讨

今后,计算机基础教学组的全体教师将继续本着“改革永远在路上,课改也永远是进行时,不忘教学初心,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指导思想,继续砥砺前行,夯实数字化信息化中国建设的根基,为学校创建“双一流”的教育事业继续贡献着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